隨著熔模鑄造的發(fā)展,泵管熔模鑄造薄壁鑄鋼件的品種、數量呈增長趨勢。由于熔模鑄鋼件澆注系統(tǒng)設計長期以來采用以補縮為主的原則,薄壁鑄鋼件的內澆口厚度習慣上不小于薄壁件的壁厚,加上澆注溫度較高,導致鑄件澆注系統(tǒng)引入處局部過熱而成為“弱點”。
這些局部過熱的“弱點”凝固收縮時,其四周的鑄件薄壁本體已經凝固,因此過熱的“弱點”的收縮受到鑄件薄壁本體的牽制,收縮受阻,因而往往在鑄件的內澆口附近出現熱裂。避免這類熱裂的方法就是將內澆口改為扁寬內澆口。內澆口厚度一般可取鑄件壁厚的1/2。為了不降低澆注速度,避免局部過熱,增強模組的裝配強度,泵管內澆口寬度泵管比正常值增大1~2倍。扁寬內澆口有利于緩和澆注系。
澆注金屬應盡量均勻充填型腔,避免因澆注金屬沖擊型腔固定點后分流而形成“熱點”。澆注金屬進入型腔的流向、速度受內澆口的設置位置、大小、形狀的限制。不合理地設計內澆口的設置點、大小、形狀可以導致澆注金屬沖擊型殼某個部位,然后分流,使受沖擊部位局部過熱而成為“熱點”,此“熱點”也即是容易產生熱裂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