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管在機械設計中更常見。高質(zhì)量的碳結構鋼,如35和45,可以確保物理性能和成分,通常用于生產(chǎn)更關鍵的零件進行淬火和回火處理。諸如Q泵管235的碳結構鋼通常僅確保沖擊韌性而不確保成分,并且不適合淬火和回火處理。因此,它們通常僅用于不太重要或不需要淬火和回火處理的零件以及工程項目零件。
碳結構鋼的特性由其碳含量決定。高碳鋼的淬透性較弱,通常用于淬火條件下抗壓強度過低的零件,如螺釘、泵管和小軸,以及鋼鑄件和焊接件。它也可以被氮化以生產(chǎn)具有硬表面研磨和沖擊負荷的零件。中碳鋼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綜合物理性能,可進行熱處理、時效處理或正火處理,以生產(chǎn)地腳螺栓、鍵、軸、傳動齒輪等大型支撐件。
泵管更容易硬化,在淬火和回火處理后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抗壓強度。它們主要用于生產(chǎn)高韌性零件,如彈性黃鋼絲繩和鍍鋅鋼絲繩。一般來說,當碳含量小于0.4% 6時,碳鋼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當碳含量大于0.5%時,可焊性變差。此外,隨著碳含量提升,其焊接性越來越差。